人民網4月28日訊 波士頓顧問集團(BCG)近日調查25個主要經濟體后發現,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仍排名第一,但龍頭地位受到威脅:美國的地位已攀升至第二,領先許多出口大國。韓國排名第三。
BCG評估的指標有四項:薪資、生產力成長、能源成本和匯率。運輸成本不在考量內。過去幾年里,中國制造業因為薪資上漲、匯率和能源成本提高,長久以來的競爭優勢正不斷減退,而美國則因頁巖氣產量增加,天然氣價格降低、電價成本受抑制而競爭力不斷提高。另外,員工生產力提高,薪資上漲壓力小,也促成美國競爭優勢回歸。
BCG表示,與除了中國之外的十大出口國相比,美國整體成本低了10%到25%,已經與東歐差不多。美國制造業從2004年起不斷提升競爭力,進步幅度超過墨西哥、印度和荷蘭以外的出口大國。當年中國的制造成本比美國少14%,如今只少5%。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,到了2018年,美國制造成本將低于中國。
安邦咨詢分析,過去十年來,中國工廠經調整后的勞動成本提高了187%,而美國僅增加了27%,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上升了超過30%。在我們看來,美國制造業過去低于中國的只是“成本競爭力”,在技術、勞動力效率等方面,都高于中國的制造業?,F在中美兩國制造業的“成本競爭力”越來越近,這也意味著中國制造業要重新塑造競爭力了,中國的“世界工廠1.0版”必須盡快升級到“世界工廠2.0版”、“3.0版”,中國才能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相對競爭力。
關鍵字:制造業 國際經濟體 人民幣匯率 美元匯率 美國制造業 美國加工廠 五金競爭 中國制造業 美國生產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