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時期,傳統動能由強變弱,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,形成新的“雙引擎”,推動經濟持續增長、躍上新臺階。 “十三五”規劃建議提出,要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等領域核心技術,支持節能環保、生物技術、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。
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時期,必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,實現新舊動能平穩迭代更替。
智能制造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……這些出現在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草案中的新經濟名詞,昭示著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“新興中國”將取代以傳統產業為代表的“傳統中國”,成為“十三五”的投資新熱點。
研究發現:廣東擁有新經濟行業最多上市公司,其中11個概念行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省份均為廣東省。一方面廣東是全國上市公司數量第一省份,另一方面也說明廣東在創新驅動、培育新經濟方面起步更早、成效顯著,廣東的上市公司布局這些領域也是快人一步,處于引領地位。
被高層多次提及的“新經濟”一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在這背后,新經濟承擔著中國發展新引擎的戰略考量。
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,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經濟,包括移動互聯網、先進制造業、新能源、生物醫藥等,構成了新經濟的重要內容。
21世紀宏觀研究院選取A股上市公司14個最熱新經濟概念行業(3D打印、機器人、物聯網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車、智能汽車、移動支付、云計算、智能穿戴、基因檢測、健康中國、移動互聯網、虛擬現實、量子通信)樣本,通過對這些行業公司地域、凈利潤及增長率數據,和相關布局等進行比較分析。
研究發現:廣東擁有新經濟行業最多上市公司,其中11個概念行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省份均為廣東省。一方面廣東是全國上市公司數量第一省份,另一方面也說明廣東在創新驅動、培育新經濟方面起步更早、成效顯著,廣東的上市公司布局這些領域也是快人一步,處于引領地位。
14個概念行業上市公司較集中于廣東、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蘇這5個地區,反映出新經濟的區域集聚效應明顯。概念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則多位于廣東、北京、上海三地。
傳統行業企業布局新經濟領域動作頻繁,有的行業跨度很大,如河北華夏幸福、四川藍光發展等,主業為房地產,目前正大舉布局量子通信、3D打印等,體現了傳統產業資本對于新經濟的熱情高漲。
一些概念行業目前還未廣泛應用,而一些已經市場化的行業呈現出超高增長率的特征。如新能源汽車和移動互聯網,是14個概念行業中平均增長率最高的行業,分別達1141%和1214%。其余如智能穿戴、虛擬現實、量子通信、移動支付等,也呈現出較高的增長率。不過,受資本市場波動及母公司主營業務影響,該項增長率并不能完全代表概念行業市場情況。
廣東“新經濟”企業上市最多
在14個概念行業上市公司省域分布中,一個直觀結論是:廣東、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蘇5地集中了大多數新經濟領域上市公司,這是省域經濟活力的一大力證。
除云計算、新能源汽車、新材料外,其余11個概念行業上市公司最多省份均為廣東,并且從2015年三季報顯示的凈利潤排名來看,廣東的上市公司利潤也很可觀。在3D打?。?a >大族激光)、機器人、云計算(中興通訊、TCL集團)、智能汽車(長園集團、歐菲光)、基因檢測(湯臣倍健、達安基因)、健康中國(健康元)、移動互聯網(中興通訊)等領域均擁有龍頭企業。
其中,大族激光2015年前三季凈利潤超6億元,是3D打印概念中凈利潤最高公司;中興通訊同期凈利潤近29億,是移動互聯網概念中的凈利潤冠軍;健康元以超7億的凈利潤成健康中國概念龍頭公司。
增速上來看,物聯網和移動支付概念的廣東上市公司國民技術,創造了1140%的超高增長率,其余如智慧松德、深圳惠程、藍盾股份等,也錄得了各自代表的概念行業最高增長。
傳統優勢產業布局“新經濟”
除了東部地區外,一些中西部省份上市公司也開始在概念行業嶄露頭角,如遼寧省的機器人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,安徽的量子通信,湖北的新材料、智能穿戴、移動互聯網,貴州的物聯網,重慶的基因檢測、智能汽車等。這些地區的新經濟呈現出一個顯著的特點:多基于當地原有的優勢產業基礎而布局打造。這說明,各地可根據自身優勢產業布局新經濟,發揮傳統企業創造力,而非做“無中生有”的文章。
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,從世界經驗來看,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高度依賴于制造業的發展。加快培育和發展新經濟,需要兼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實現二者耦合發展。
具體而言,東部地區可依托原有高技術產業和科研要素集聚發展新經濟;中部地區可依托傳統制造業基礎發展新經濟;西部地區可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新經濟;東北地區工業基礎好,可依托國有制造企業發展新經濟。
京滬粵三大創新中心鼎立
當前,我國經濟正上演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和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的“冰與火之歌”。數據顯示,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.1%,比上年回落了2.2個百分點,是1998年以來的新低。
然而,2013-2015年,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.4%,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,高技術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。國內外研究機構普遍認為,未來幾年,新經濟將顯著改變中國經濟的總體增長構成。如果從更長的時間周期來看,這種發展趨勢有望更為明顯。
從世界范圍來看,通過互聯網、信息科技的發展為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,也曾是美國走出上世紀70-80年代經濟停滯局面的一個手段。當前,中國也處在類似發展階段,并且具備發展新經濟的更廣闊市場基礎和產業基礎。
全國兩會正在審議的“十三五”規劃草案中,除提出支持北京、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外,還專門提出,支持珠三角地區建設開放創新型升級新高地,加快深圳科技、產業創新中心建設,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,促進珠江-西江經濟帶加快發展。
這表明,在未來五年,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戰略的珠三角地區,將在原有基礎上,實現更大的升級。
關鍵字:新經濟 競爭力 新型行業公司 上市公司 新能源 新材料 智能制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