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結后產品變形是產品尺寸精度不好的一種表現。
燒結后變形一個涉及原材料、混料、注射成型、脫脂、燒結各個環節的復雜問題。
燒結后變形原因可分為以下幾種:
一、料的原因:
1. 因為在MIM發展早期,還沒有
注射料供應廠家,這些廠家只能是獲取專利許可證或自己試驗與研發粘結劑體系。
可是,MIM成功生產的秘密之一,是使用的注射料每批必須絕對一致。倘若做不到這一點,則在成型中就可能產生缺陷,燒結時會發生變形。
2. 由于粉末、粘結劑偏析作用而產生的變形。
3. 燒結溫度升高時,細小粉末的變形較小;反之,變形量增大
4.零件的變形隨著粉末裝載量增高而減小;反之,變形量增大
5.喂料表面不平滑,導致后面可能出現變形,殘余應力會導致表面起皺甚至變形。
二.
模具設計原因:
1. 模具設計應盡量壁厚均勻,去型芯及孔。為了避免變形,壁厚最好均一。
壁厚的變化還可能引起燒結時的收縮改變。從而難以控制尺寸。厚度過渡段有些場合下無法滿足壁厚均一,則不同厚度之間應該設計成逐漸過渡。
2. 改進
壁薄零件的堅固性與強度的另外一個方法是用加強肋。
加強肋的厚度或寬度不得超過其連接壁的厚度。只要有可能,原則上,要盡量保持與壁厚一致。
可是,雖然加強肋可增大零件的強度,改進材料流動及防止加工過程中變形,但是,它們也可能產生翹曲,沉陷及應力集中。因此,對零件設計增加加強肋要謹慎。
3.
澆口的設計不合理
澆口的設計必須考慮成型坯的形狀、型腔內熔融注射料的流動方向、熔接痕產生的情況、澆口的去除等問題。
澆口的截面積大、充填性好,但澆口的封閉時間較長,去除麻煩。
澆口設計的最基本要求是,選擇應力集中最小,因取向性造成的變形最小的澆口形式。
4.
模具水路設計不合理
在滿足冷卻所需的傳熱面積和模具結構允許的前提下,冷卻回路的數量要盡量多,冷卻通道孔要盡量大。
以使型腔散熱均勻,制品內應力小,變形小,精度高
5.
模具頂出設計不合理
脫模時局部需要較大頂出力的制品,由于頂出力集中于桿端。因此,合理選擇頂出方式,盡量使頂出均勻平穩,減少變形。
三、 燒結支撐不合理:
MIM零件生坯在脫粘與高溫燒結過程中,約收縮20%,為將可能產生的扭曲變形減小到最低限度,必須將MIM零件進行適當支撐。
通常,將
MIM零件放置在平陶瓷板或托盤上,最好將燒結用的平板或托盤設計成有大的平面,從而使用標準支架。跨距長、有懸臂或有易損處的MIM零件,可能需要用零件的專用支架或固定裝置來支撐。
當產品上部沒有受限而底部由于摩擦作用而難以收縮,燒結支撐物就導致了變形。如果用光滑材料作燒結支撐物則可減小由摩擦而導致的變形。
四、
燒結工藝不穩定:
1. 不均勻的碳濃度、燒結過程中溫度不均勻都是造成燒結后變形的原因。
2. 燒結爐進空氣,無法保證所需的溫度和壓力及氣氛,從而實現燒結不致密,導致產品變形。
3. 燒結溫度不準確、控制不靈敏,導致燒結變形。